我有一位「月薪 25 萬元台幣」的鄰居,外商公司工作,31歲,管理職。那次和優秀鄰居聊天,討論在台北月收入 25 萬元的人,在活什麼樣的生活?
月薪 25 萬元和月薪 3 萬元之間,
除了社會階層不同之外,煩惱卻是相同的。
一樣存錢並嫌錢不夠用,一樣厭煩那份當初嚮往的工作,一樣有老闆的壓力,一樣有受制於人的時候,一樣經常感到不自由,一樣曾想丟下一切凡塵俗事獨自躲起來。
他同樣得面對工作的乏味、對職場的種種不耐煩。
關於「月薪 25 萬元在台北的奢侈」,我們聊到高薪網友的看法,他們認為從當年的 3 萬元月薪,到 25 萬元月薪,最引以為傲的奢侈如下:
1. 喝星巴克 150 元不眨眼,對「買一送一」沒感覺。
2. 出門只搭計程車,忘記捷運怎麼搭。
3. 吃Uber Eats一個人一次就點 500 元
4. 懶得做家事就請打掃阿姨
5. 吃吃到飽餐廳時,再也不用刻意前一餐不吃。
6. 麥當勞薯條加大,只吃一半就丟掉。
7. 搭計程車找零錢時,10元硬幣掉到地上不用撿。
有錢為什麼爽?因為你再也不必為了台北的高花費感到壓力,不再為了生存而戰戰兢兢,不怕繳不出下個月房租,想吃就吃不用省,想浪費就浪費。
這些因高薪而擁有的奢侈與浪費,
只能稱得上「舒服」
卻無法讓人感受精神靈魂層次的「快樂」。
出社會 3、5 年以後,人通常會有一種「被困住的感覺」,被職場困住、被主管老闆、被人際關係、被目標、被自己困住。好像你只是在追求,而非享受,好像你再也無法喜歡自己曾經熱愛的事情,好像最初的熱情被熄滅。
好像要不是需要這份薪水,我才不想待下去。
當你剛出社會時,你可能夢想你將在某個專業領域拼命 20 年,當你 40 歲,可以月薪 25 萬。
但你沒料到的是,在台北生活,25萬月薪和3萬元月薪,除了世俗定義的階級差別之外,「對於快樂與否的感受度」差別其實不大。
我常問自己,上一次「真正感到快樂」是什麼時候?
這個問題的答案,對我而言,從來不是賺到錢的時候,錢能換來的快樂都短暫,錢是滿足生活的必需品,它很重要,卻不是讓你快樂的真正原因。
我的快樂是:上一次和朋友家人,一起在家慶生吹蠟燭的時候。上一次熬夜三天沒睡只為寫出一篇書稿的時候。上一次和喜歡的人牽手在台北散步6個小時的時候。
這些都不是錢帶給我的
也與奢侈完全無關
而我卻在生命中,花了大量時間在工作和賺錢。
人無法為錢而活的,錢只是過程,是讓你快樂的其中之一個媒介。若你從未探索自己真正快樂的理由,若你只有高薪,你能擁有的只有無止盡的浪費。卻從來不曾知道,自己熱愛的是什麼。
這就是那些,為了喜歡的事情會義無反顧的人,他們總是令人羨慕的理由。不是他們奢侈,而是他們知道自己的快樂。
人生最爽的,不是賺許多錢;
而是你再也不用賺錢,也能活自己熱愛的生活。
又或是說,活著,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而無後顧之憂時,才是真正的奢侈。
-
-
-
-
-
-
喜歡我對生活的想法,可以讀我寫的書: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08912
今年正在寫第二本,預計明年四月發行。